軍事交通圖
錢塘江河防圖
Qiantang River Fortifications Map漢 語 拼 音 | Qiangtangjiang he fang tu |
---|---|
製圖年代 | 清道光20年以前(-1840) |
原圖尺寸 | |
板式類型 | 墨繪 |
材質 | 紙本 |
色彩 | |
數量 | |
類型 | |
典藏國別 | |
典藏單位 | 大英圖書館(British Library) |
原藏目錄連結 | http://explore.bl.uk/primo_library/... |
徵引書目 | 《明史》,卷91,〈兵三.海防〉。 雍正《世宗實錄》,卷24,〈二年九月.甲辰〉。 嘉慶《松江府志》,卷14,〈建置志二〉。 《嘉慶一統志》,卷83,〈松江府二〉。 乾隆《高宗實錄》,卷940,〈38 年8 月.辛丑〉。 雍正《浙江通志》,卷97,〈海防三〉。 順治《世祖實錄》,卷102,〈13 年6 月.丁酉〉。 |
備註 | Add. MS. 16363 ( E) |
分享 |
圖題已佚,據圖中內容擬訂為〈錢塘江河防圖〉;全圖採墨線描繪。圖中不附圖例、比例,方位則沿江流向而改變,大致以錢塘江及沿海北岸為圖的下方;因此視角是由北望向南。全圖右起紹興府蕭山縣,沿錢塘江、杭州灣一路東向至蘇南直隸金山衛,內陸則延伸至嘉興、秀水及桐鄉縣一帶。但全圖側重在沿岸各駐守墩汛、烽堠、瞭望臺、橋樑、城寨、衛所的分佈,以形象描繪並註記名稱;其中對於杭州城內的官署衙門描繪最清楚,錢塘江上分佈羅列的小島也一一繪出。全圖為官繪錢塘江河防據點的佈署圖。
本圖原為馬儒翰(John Robert Morrison,1814-1843)收藏,他在鴉片戰爭後擔任中英《南京條約》談判的翻譯;後出任香港議政局和定例局委員,兼代輔政司。
圖中所反應的衛所,部分延續明代以來的設置;直隸金山衛設於明洪武20 年(1387),同年並置「定海、盤石、金鄉、海門四衛于浙」(《明史》,卷91,〈兵三.海防〉)。入清後,雍正二年(1724),析婁縣地置金山縣(雍正《世宗實錄》,卷24,〈二年九月.甲辰〉);雍正九年(1731),徙金山縣署治於金山衛城,乾隆15 年(1750)裁金山衛守備(嘉慶《松江府志》,卷14,〈建置志二〉);乾隆25 年(1760)縣治改建於朱涇鎮(《嘉慶一統志》,卷83,〈松江府二〉)。圖中海寧仍以縣稱,乾隆38 年(1774)縣已改置為州,仍屬府(乾隆《高宗實錄》,卷940,〈38 年8 月.辛丑〉);海寧所則「洪武三年(1370)建衛,領乍浦、澉浦二所;20 年改所在縣治東」(雍正《浙江通志》,卷97,〈海防三〉);清順治13 年(1656)裁海寧衛(順治《世祖實錄》,卷102,〈13 年6 月.丁酉〉),乍浦、澉浦二所亦於17 年(1660)一併裁撤。再對照乾隆55 年(1790)琅玕(?-1804)奉敕纂修《海塘新志》,書中所提清康、雍、乾沿錢塘江海塘工程似都未反應在圖中,說明本圖繪製時所根據的材料甚早,或為順治年間。判斷全圖係以硬筆摹自傳統中文古輿圖的錢塘江河防圖之類的草圖,其圖繪技術、風格與館藏〈浙江海防圖〉(Add. MS. 16363 (F))一致,或同為道光20 年(1840)前後完成的作品。
與本圖對應的相關輿圖,可參國立故宮博物院藏〈浙江寧波府地輿圖說〉(平圖020965)、〈浙江寧波府道里圖〉(平圖021491)、〈浙江寧波府屬地理輿圖〉(平圖021510)、〈浙江福建沿海海防圖〉(平圖020869)、〈石門鎮北第二站至海寧縣塘棲鎮大營道里圖說〉(平圖020819)、〈浙江省海塘圖〉(平圖020880)、〈浙江紹興府屬地理輿圖〉(平圖020966)、〈浙江紹興府地輿圖說〉(平圖021309)、〈浙江紹興府道里圖〉(平圖021492)、〈浙江紹興府屬地圖〉(平圖021520)及美國國會圖書館藏〈浙江全圖〉(gm 71005029)、〈浙江沿海要口全圖〉(gm 2002626763)、〈寧郡地輿圖〉(gm 71002469)、〈錢塘江沿岸圖〉(gm 71005077)、〈江海全圖〉(gm 71005059)對應參照。
本圖原為馬儒翰(John Robert Morrison,1814-1843)收藏,他在鴉片戰爭後擔任中英《南京條約》談判的翻譯;後出任香港議政局和定例局委員,兼代輔政司。
圖中所反應的衛所,部分延續明代以來的設置;直隸金山衛設於明洪武20 年(1387),同年並置「定海、盤石、金鄉、海門四衛于浙」(《明史》,卷91,〈兵三.海防〉)。入清後,雍正二年(1724),析婁縣地置金山縣(雍正《世宗實錄》,卷24,〈二年九月.甲辰〉);雍正九年(1731),徙金山縣署治於金山衛城,乾隆15 年(1750)裁金山衛守備(嘉慶《松江府志》,卷14,〈建置志二〉);乾隆25 年(1760)縣治改建於朱涇鎮(《嘉慶一統志》,卷83,〈松江府二〉)。圖中海寧仍以縣稱,乾隆38 年(1774)縣已改置為州,仍屬府(乾隆《高宗實錄》,卷940,〈38 年8 月.辛丑〉);海寧所則「洪武三年(1370)建衛,領乍浦、澉浦二所;20 年改所在縣治東」(雍正《浙江通志》,卷97,〈海防三〉);清順治13 年(1656)裁海寧衛(順治《世祖實錄》,卷102,〈13 年6 月.丁酉〉),乍浦、澉浦二所亦於17 年(1660)一併裁撤。再對照乾隆55 年(1790)琅玕(?-1804)奉敕纂修《海塘新志》,書中所提清康、雍、乾沿錢塘江海塘工程似都未反應在圖中,說明本圖繪製時所根據的材料甚早,或為順治年間。判斷全圖係以硬筆摹自傳統中文古輿圖的錢塘江河防圖之類的草圖,其圖繪技術、風格與館藏〈浙江海防圖〉(Add. MS. 16363 (F))一致,或同為道光20 年(1840)前後完成的作品。
與本圖對應的相關輿圖,可參國立故宮博物院藏〈浙江寧波府地輿圖說〉(平圖020965)、〈浙江寧波府道里圖〉(平圖021491)、〈浙江寧波府屬地理輿圖〉(平圖021510)、〈浙江福建沿海海防圖〉(平圖020869)、〈石門鎮北第二站至海寧縣塘棲鎮大營道里圖說〉(平圖020819)、〈浙江省海塘圖〉(平圖020880)、〈浙江紹興府屬地理輿圖〉(平圖020966)、〈浙江紹興府地輿圖說〉(平圖021309)、〈浙江紹興府道里圖〉(平圖021492)、〈浙江紹興府屬地圖〉(平圖021520)及美國國會圖書館藏〈浙江全圖〉(gm 71005029)、〈浙江沿海要口全圖〉(gm 2002626763)、〈寧郡地輿圖〉(gm 71002469)、〈錢塘江沿岸圖〉(gm 71005077)、〈江海全圖〉(gm 71005059)對應參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