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看全圖
軍事交通圖

南北洋合圖

Coastal map of Imperial Qing
漢 語 拼 音 Nan Bei Yang he tu
繪製者 (清)湖北官書局
製圖年代 清同治九年後(1870–)
原圖尺寸
板式類型 木刻墨印
材質 紙本
色彩
數量
類型
典藏國別
典藏單位 國會圖書館(Library of Congress)
原藏目錄連結 http://lccn.loc.gov/gm71005215
入藏來源 美國國會圖書館東方部
徵引書目 《清會典事例.總理各國事務衙門.職掌》。
分享
圖題〈南北洋合圖〉,與國會圖書館館藏〈北洋分圖〉、〈南洋分圖〉及〈滇粵、越南聯界輿圖〉屬於同一套地圖。圖中座標北上、南下,計里方格註「每方四百里」。        
本圖涵蓋範圍相當遼闊,北起堪察加半島南至印度支那半島的整個亞洲東海岸線外,還包括日本、朝鮮半島、臺灣、海南島、中南半島及中國境內長城、黃河及長江,悉數納入圖中;完整表現中國南、北洋海疆形勢。圖中繪製主要河流與周邊島嶼、國界與省界、部分城市、長城與鐵路,中國沿海標注較內陸詳細。南、北洋沿海通商事宜分屬南洋大臣、北洋大臣掌管;其權限轄地之劃分,以江蘇省北部淤黃河口為分界。        
咸豐十年(1860)成立「總理各國事務衙門」;下設三口通商大臣,管理牛庄、天津、登州三口通商事務。同治九年(1870),三口通商大臣改稱北洋通商大臣,由直隸總督兼任,管理直隸、山東、奉天(今遼寧)三省對外通商、海防及其他洋務;同年,亦納入了原設於道光二十四年(1844)的五口通商大臣,改稱南洋通商大臣,由兩江總督兼領,辦理江、浙、閩、粵及內江各口的通商事務(參:《清會典事例.總理各國事務衙門.職掌》)。南、北洋大臣及所轄事務至此明確;因此,判斷此圖或繪於同治九年至光緒年間。        
本圖可與國立故宮博物院藏〈北洋海岸圖〉(平圖021554)、〈巡閱北洋海防圖〉(平圖021555)、〈渤海沿岸道里圖〉(平圖021471)、〈奉天省圖〉(平圖021489)、〈登津山寧四鎮海圖〉(平圖021455)、〈各省沿海口隘全圖〉(平圖020867)、〈沿海岸長圖〉(平圖020868)、〈浙江福建沿海海防圖〉(平圖020869)、〈江蘇海防圖〉(平圖021513)、〈交趾中南半島情形圖〉(軍機處檔014784)、〈暹羅航海圖〉(軍機處檔014792)、〈查詢廣東至暹羅水陸道里圖〉(軍機處檔010263)相對應研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