軍事交通圖
海疆洋界形勢全圖
Coastal map of China漢 語 拼 音 | Hai jiang yang jie xing shi quan tu |
---|---|
繪製者 | 佚名 |
製圖年代 | 乾隆五十二年至嘉慶五年(1787–1801) |
原圖尺寸 | |
板式類型 | 彩繪 |
材質 | 紙本 |
色彩 | |
數量 | |
類型 | |
典藏國別 | |
典藏單位 | 國會圖書館(Library of Congress) |
原藏目錄連結 | http://lccn.loc.gov/gm71005063 |
入藏來源 | 恒慕義(Hummel, Arthur William, 1884-1975) |
入藏方式 | |
入藏時間 | 1962年 |
分享 |
圖題〈海疆洋界形勢全圖〉由六幅地圖組成,自圖右展開至圖左,圖題依次如下:1. 環海全圖;2. 七省沿海全圖;3. 瓊州圖;4. 澎湖圖;5. 臺灣圖;6. 臺灣後山圖。
傳統長卷沿海輿圖分兩式,陸地為上或海洋為上,依其所處位置與用途而定;本圖陸地為上,海洋為下,不採固定方位,主要是反映相對的地理位置。圖中沿海山川、海岸、島嶼、礁石、沙洲、港灣等地理景觀一一標示,也註記府、州、縣、城鎮、村落、營汛等人文景觀的標誌。圖中未標圖例,但以方形符號表示府、州、縣治,用圓點表示衛、所、村、鎮;另以概括的形象繪出山海關、長城和部分橋、塔、砲台等。每幅圖後加附一段注記文字描述山川地貌、軍事布局,說明有關海防、水情、航道、錨地等情況。
比對本圖與國立故宮博物院所藏〈各省沿海口隘全圖〉(平圖020867),兩圖都以陳倫炯(生年不詳,字次安。雍正四年台灣總兵;後任浙江水師提督)的《沿海全圖》及《海國聞見錄》中之〈天下沿海形勢錄〉為藍本,再作某些修改而成。各圖的附說文字即以輯錄〈天下沿海形勢錄〉中之文字。研判此一題材的沿海圖,其母本大概都來自陳倫炯之圖本;陳倫炯之圖本,文淵閣《四庫》(故庫012886-012887)已錄。本圖對於「臺灣圖」地名標示錯誤,將「彰化縣」誤作「嘉義縣」,而與諸羅縣同時存在;不過「嘉義」的稱呼已出現,或可視為本圖繪製的上限年代;其時在乾隆五十二年(1787)。〈天下沿海形勢錄〉及〈各省沿海口隘全圖〉對臺地一府三縣的行政建制描述無誤。另圖中未見嘉慶五年(1801)福建漳州府新置的雲霄廳;因此,判斷本圖或繪於這兩年代之間。 本圖可與國立故宮博物院藏〈海圖〉(平圖020865)、〈各省沿海口隘全圖〉(平圖020867)、〈沿海岸長圖〉(平圖020868)、〈浙江福建沿海海防圖〉(平圖020869)相對應研究。
傳統長卷沿海輿圖分兩式,陸地為上或海洋為上,依其所處位置與用途而定;本圖陸地為上,海洋為下,不採固定方位,主要是反映相對的地理位置。圖中沿海山川、海岸、島嶼、礁石、沙洲、港灣等地理景觀一一標示,也註記府、州、縣、城鎮、村落、營汛等人文景觀的標誌。圖中未標圖例,但以方形符號表示府、州、縣治,用圓點表示衛、所、村、鎮;另以概括的形象繪出山海關、長城和部分橋、塔、砲台等。每幅圖後加附一段注記文字描述山川地貌、軍事布局,說明有關海防、水情、航道、錨地等情況。
比對本圖與國立故宮博物院所藏〈各省沿海口隘全圖〉(平圖020867),兩圖都以陳倫炯(生年不詳,字次安。雍正四年台灣總兵;後任浙江水師提督)的《沿海全圖》及《海國聞見錄》中之〈天下沿海形勢錄〉為藍本,再作某些修改而成。各圖的附說文字即以輯錄〈天下沿海形勢錄〉中之文字。研判此一題材的沿海圖,其母本大概都來自陳倫炯之圖本;陳倫炯之圖本,文淵閣《四庫》(故庫012886-012887)已錄。本圖對於「臺灣圖」地名標示錯誤,將「彰化縣」誤作「嘉義縣」,而與諸羅縣同時存在;不過「嘉義」的稱呼已出現,或可視為本圖繪製的上限年代;其時在乾隆五十二年(1787)。〈天下沿海形勢錄〉及〈各省沿海口隘全圖〉對臺地一府三縣的行政建制描述無誤。另圖中未見嘉慶五年(1801)福建漳州府新置的雲霄廳;因此,判斷本圖或繪於這兩年代之間。 本圖可與國立故宮博物院藏〈海圖〉(平圖020865)、〈各省沿海口隘全圖〉(平圖020867)、〈沿海岸長圖〉(平圖020868)、〈浙江福建沿海海防圖〉(平圖020869)相對應研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