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運水利及河工圖
湖北省長江、漢水堤工圖
Map of levee repairs in Hubei Province漢 語 拼 音 | Hubei Sheng Chang Jiang, Han Shui ti gong tu |
---|---|
繪製者 | 佚名 |
製圖年代 | 清道光年間(1821–1850) |
原圖尺寸 | |
板式類型 | 彩繪 |
材質 | 紙本 |
色彩 | |
數量 | |
類型 | |
典藏國別 | |
典藏單位 | 國會圖書館(Library of Congress) |
原藏目錄連結 | http://lccn.loc.gov/gm71005075 |
入藏來源 | 恒慕義(Hummel, Arthur William, 1884-1975) |
入藏方式 | |
入藏時間 | 1934年 |
徵引書目 | 蕭啟榮,〈明清時期漢水下游地區的地環境與堤防管理制度〉,載於《中國歷史地理論叢》,第23 卷第1輯,2008 年1 月。 魯西奇、潘晟,《漢水中、下游河變遷與堤防》,武漢大學出版社,2004。頁297。 |
分享 |
原圖題〈長江圖〉墨書於圖背,與內容不符;檢視圖中內容,擬訂〈湖北省長江、漢水堤工圖〉。本圖視讀自右向左展開,圖中方位座標西在圖右、南方在上;全圖範圍西起川、鄂交界的湖北省巴東縣,東至鄂、贛交界的黃梅縣;南抵洞庭湖,北至湖北德安府安陸縣、雲夢縣一帶。
圖中大致以傳統形象描繪湖北省境內的地理景觀。長江、漢水兩條主要河流著黃棕色,其他河流著綠色、山嶺以立體形象繪出、以大小形狀不同的城牆符號區別府、州、縣城、河道旁另以紅色線條注記,記錄修築堤工的部分,另用深棕色單線表示江堤。圖內注記分:黑色墨記地名、堤塘與河流名稱;紅字注記則記錄擬修江堤及州、縣各自管轄的分段工程。圖面上紅色注記的文字,祇出現在長江荊江段和蘄州段、漢水自襄陽縣至漢川縣河段的大堤修築工程,顯示對這些地方特別重視(參:蕭啟榮,〈明清時期漢水下游地區的地環境與堤防管理制度〉,載於《中國歷史地理論叢》,第23 卷第1輯,2008 年1 月)。據乾隆三十年(1765)《天門縣志•水利考》載:「漢水南岸堤自(潛江縣)貘獐垸起,至戴家垸交沔陽州止,堤長共一萬四千五百四十九丈。」但道光二十年(1840)成書的《楚北水利堤防紀要》載:貘獐垸至戴家垸已築堤,長一萬六千八百六十七丈五尺(引自:魯西奇、潘晟,《漢水中、下游河變遷與堤防》,武漢大學出版社,2004,頁297)。這長度與圖中紅字所寫「一萬六千八百六十五丈五尺」幾乎等長。推斷本圖繪製年代,約在道光(1821–1850)年間。
本圖可與國立故宮博物院〈長江地理圖〉(平圖020878)、〈長江圖〉(平圖020879)相對應研究。
圖中大致以傳統形象描繪湖北省境內的地理景觀。長江、漢水兩條主要河流著黃棕色,其他河流著綠色、山嶺以立體形象繪出、以大小形狀不同的城牆符號區別府、州、縣城、河道旁另以紅色線條注記,記錄修築堤工的部分,另用深棕色單線表示江堤。圖內注記分:黑色墨記地名、堤塘與河流名稱;紅字注記則記錄擬修江堤及州、縣各自管轄的分段工程。圖面上紅色注記的文字,祇出現在長江荊江段和蘄州段、漢水自襄陽縣至漢川縣河段的大堤修築工程,顯示對這些地方特別重視(參:蕭啟榮,〈明清時期漢水下游地區的地環境與堤防管理制度〉,載於《中國歷史地理論叢》,第23 卷第1輯,2008 年1 月)。據乾隆三十年(1765)《天門縣志•水利考》載:「漢水南岸堤自(潛江縣)貘獐垸起,至戴家垸交沔陽州止,堤長共一萬四千五百四十九丈。」但道光二十年(1840)成書的《楚北水利堤防紀要》載:貘獐垸至戴家垸已築堤,長一萬六千八百六十七丈五尺(引自:魯西奇、潘晟,《漢水中、下游河變遷與堤防》,武漢大學出版社,2004,頁297)。這長度與圖中紅字所寫「一萬六千八百六十五丈五尺」幾乎等長。推斷本圖繪製年代,約在道光(1821–1850)年間。
本圖可與國立故宮博物院〈長江地理圖〉(平圖020878)、〈長江圖〉(平圖020879)相對應研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