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方行政區圖
盛京輿地全圖
Complete map of Shengjing漢 語 拼 音 | Shengjing yu di quan tu |
---|---|
繪製者 | 佚名 |
製圖年代 | 雍正十二年至乾隆元年(1734–1736) |
原圖尺寸 | |
板式類型 | 彩繪 |
材質 | |
色彩 | |
數量 | |
類型 | |
典藏國別 | |
典藏單位 | 國會圖書館(Library of Congress) |
原藏目錄連結 | http://lccn.loc.gov/gm71005034 |
入藏來源 | 華爾納(Warner, Langdon, 1881-1955) |
入藏方式 | |
入藏時間 | 1929年 |
徵引書目 | 清高宗敕撰,《皇朝通典》卷九十〈州郡一•盛京〉。 |
分享 |
圖題〈盛京輿地全圖〉,以形象描繪清朝盛京所轄的範圍,其中分屬奉天將軍、奉天府、錦州府、白都納將軍、寧古塔將軍、黑龍江將軍等單位,所轄的山川地貌、城鎮、道路、邊牆及驛站之間的道路里程;另盛京外柳條邊的範圍亦詳細描繪。在鴨綠江、圖門江東岸清與朝鮮國的沿邊,均註記了城鎮防守據點。圖中方位以北為上方,圖上方附「盛京(瀋陽)城圖」,另附圖說「盛京即瀋陽也,本勾麗古縣;唐置定理府,遼改瀋州,元改瀋陽,瀋水在城南,明季袁崇煥經略至此。……」,大致簡述盛京建城歷史。除此,兩旁則詳細圖說上述軍、政單位轄地建置的沿革歷史及轄區範圍;另對境內長白山、混同江(黑龍江、松花江合流之後)、鏡泊等的主要山脈、河流都作了若干說明。圖中對於黑龍江主流、支流描繪甚詳;另以紅線連義州至盛京,表示朝鮮使團往來中國的驛路及環繞盛京地區外圍,類似邊牆的防禦工事。全圖圖面覆蓋的範圍,是清代整個東北滿洲地區。
圖中行政區劃,據《大清一統志•吉林一》:「(雍正)五年(1727)於吉林置永吉州、寧古塔置泰寧縣、白都納置長寧縣,均屬奉天府。七年(1729)省泰寧縣,設三姓副都統;乾隆元年(1736)省長寧縣。九年(1744)設拉林副都統。十二年(1747)省永吉州,改設吉林理事同知,屬將軍統轄。」同於圖中說明所註記「雍正五年於寧古塔設永吉州、長寧縣;十二年(1734)於奉天府設復州寧海縣。……」;「長寧縣」旁亦註記「雍正五年新設」;這是圖中較明確標示的年代。圖中雍正七年所省的泰寧縣已不見、十二年所設寧海縣已標示於圖中;故判斷繪圖年代大概在雍正十二年後,而至遲不過乾隆元年長寧廢縣(參:清高宗敕撰,《皇朝通典》卷九十〈州郡一•盛京〉)。
本圖可與國立故宮博物院藏〈奉天省圖〉(平圖021489)、滿漢文〈盛京五路圖〉(平圖021548–021550)、〈盛京城圖 〉(平圖021318)、〈北洋海岸圖〉(平圖021554)、〈鳳靉二邊門外圖式〉(軍機處檔108422)相對應研究。
圖中行政區劃,據《大清一統志•吉林一》:「(雍正)五年(1727)於吉林置永吉州、寧古塔置泰寧縣、白都納置長寧縣,均屬奉天府。七年(1729)省泰寧縣,設三姓副都統;乾隆元年(1736)省長寧縣。九年(1744)設拉林副都統。十二年(1747)省永吉州,改設吉林理事同知,屬將軍統轄。」同於圖中說明所註記「雍正五年於寧古塔設永吉州、長寧縣;十二年(1734)於奉天府設復州寧海縣。……」;「長寧縣」旁亦註記「雍正五年新設」;這是圖中較明確標示的年代。圖中雍正七年所省的泰寧縣已不見、十二年所設寧海縣已標示於圖中;故判斷繪圖年代大概在雍正十二年後,而至遲不過乾隆元年長寧廢縣(參:清高宗敕撰,《皇朝通典》卷九十〈州郡一•盛京〉)。
本圖可與國立故宮博物院藏〈奉天省圖〉(平圖021489)、滿漢文〈盛京五路圖〉(平圖021548–021550)、〈盛京城圖 〉(平圖021318)、〈北洋海岸圖〉(平圖021554)、〈鳳靉二邊門外圖式〉(軍機處檔108422)相對應研究。